昏君乎明君乎 ——孟昶形象问题史源思考
.
昏君乎明君乎
----孟昶形象问题史源思考
张邦炜
摘:北宋期两历史文本,蜀主孟昶昏君明君两形象。两历史文本分别由北宋官方蜀士书写,体北宋朝廷蜀民众利益、愿感。孟昶昏君形象逐渐压倒明君形象反映蜀民众北宋朝廷立认历史程。
关键词:蜀北宋孟昶昏君明君史源
蜀偏霸蜀隅,仅32已。其主孟昶(919-965)位竟达31(934-965)久,五代十史四川方史疑相重历史物。受亡君即昏君思维定势影响,孟昶长期被视“著名荒淫君”。[1]其实北宋文献,难明君典型昏君两截相反形象。近20,研究者或功论,或阶段论加解释,主张孟昶功或明昏论著相继问世。[2]其实,孟昶形象问题,史源角度思考。众周知,陈垣先倡导史源“找寻史源,正其讹误”目,其旨“二句金言”,即“毋信言。实诳汝。”[3]本文“七宝溺器”否信。
、“七宝溺器”信否
称孟昶昏君,确因,其典型例证莫“七宝溺器”。北宋特别其期,此仅见体宋朝朝廷立场官方或半官方著述,并见反映蜀民众志方史乘。官方著述其利益与需,夸其辞乃至例实太常见。完全理由怀疑七宝溺器真实性。此,四点值注。
,查存各史籍,七宝溺器较早见石介、欧阳修著述。石介《三朝圣政录·宝装溺器》曰:“太祖平伪蜀,阅孟昶宫物,宝装溺器,遽命碎,曰:‘此奉身,亡何待!’”[1]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蜀世》云:蜀“君臣务奢侈娱,至溺器,皆七宝装。”[2]《三朝圣政录》、《新五代史》虽非官修正史,私著述,体宋朝朝廷立场,实称半官方文献。《三朝圣政录》系石介宝元元(1038)任嘉州(治今四川乐山)军判官,“撮取太祖、太宗、真宗三圣政书”。[3]曾按照右司谏韩琦见修改。韩琦《三朝圣政录序》称赞此书“述列圣,次达听。”[4]《三朝圣政录》很程度部歌功颂德,石介《序》云:“若太祖英武,太宗神圣,真宗文明,授受承承,兴太平,谓跨唐逾汉,驾商、周登虞、夏者。”[5]难怪此书“,仁宗嘉纳焉。”[6]宋仁宗此肯定此书,足见此书半官方性质。欧阳修主张:“史者,典法。”认:史书应记述“君臣善恶、功,与其百废置。”目“垂劝戒,示世。”[7]其实,亦其《新五代史》点。《宋史·欧阳修传》载:欧阳修“奉诏修《唐书》纪、志、表,撰《五代史记》,法严词约,取《春秋》遗旨。”[8]很清楚,《唐书》即《新唐书》系官修正史,《五代史记》即《新五代史》则私著述。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·正史类·五代史记》称:“欧阳修永叔薛居正史繁猥失实,重加修定,藏。永叔,朝廷闻,取付监刊。《史》称其继班固、刘向,。”[9]朝廷态度及《史》评价,《新五代史》分明反映官方立场。除七宝溺器外,《新五代史》称:“(孟)昶打球走马,方士*,采良充宫”,“少亲政”。[10]凡此使孟昶昏君形象进步加深。
二,其实早记载此祥符九(1016)二月完宋太祖、太宗《两朝史》。[11]《宋史·太祖本纪三》载:太祖“见孟昶宝装溺器,摏碎,曰:‘汝七宝饰此,何器贮食?,亡何待!’”《宋史·西蜀孟氏世》载:“初,(孟)昶蜀,专务奢靡,七宝溺器,物称。”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卷23《宋史史原本》指:“宋代《史》,亡皆入元。元修史,概祗宋旧本稍编次。”《宋史》载宋代《史》,《史》代表宋朝朝廷立场,必。按照《宋史》即宋代《史》记述,孟昶岂止“专务奢靡”,且“赋敛度”。《宋史·五志四》载:“西川孟昶赋敛度,射利配率尤甚,既乏缗钱,唯仰质物。”诸此类描述,其目非表明孟昶“亡何待”,宋朝攻打蜀伐正义战争。
三,果《新五代史》虽反映官方立场,毕竟私著述,薛居正《旧五代史》则属标准官修正史,其书代早《两朝史》。史载,宝六(973)四月“戊申,诏参知政薛居正监修梁、唐、晋、汉、周《五代史》。”七闰十月“甲,监修史薛居正等新修《五代史》百五十卷。”[12]需补充,薛居正宝六九月,由参知政升任平章。经查《旧五代史》居孟昶七宝溺器。至其原因,非三。《旧五代史》主依据五代实录,十史记述很简略。二存《旧五代史》并非其原貌,此被遗漏。三谓七宝溺器初并此,稍才被“层累造”。果真此,其真实性则更令置疑。值注,《旧五代史》与《新五代史》、宋代《史》目标致,均味贬损蜀。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世宗纪二》显德二(955)五月载,“秦、凤户怨蜀苛政,相次诣阙,乞举兵收复旧。”《旧五代史》者竭力歌颂北攻灭蜀战争:“及皇(指宋太祖)平蜀,煦尧,舜风,故比户民,悦化。”[13]其语言十分夸张,甚至将宋太祖与尧、舜相提并论。
四,与宋代《史》等朝廷官方或半官方著述,北宋蜀籍士张唐英《蜀梼杌》、句延庆《锦耆旧传》等私著述并七宝溺器记载。《蜀梼杌》张唐英早著述,完稿宋仁宗嘉祐间(1056-1063),写定英宗治平间(1064-1067)。《四库全书目》称:“其书本《蜀记》、《蜀实录》,仿荀悦《汉纪》体,编排次,王建、孟知祥据蜀迹,颇详备。”[14]由源西蜀官方史籍,其立场与北宋官方史籍异乃至立,理。王文才先进步指:《蜀梼杌》“非专赖二书”,“据蜀史,故与原载籍,入。复核其书,蜀官书私史外,更博采代杂史,诗文。”[15]见,此书取材范围广泛,包括蜀私史及蜀民间口述资料。资料难免体蜀民众感与愿。《锦耆旧传》书早《蜀梼杌》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7《传记类》称:“宝三(970),秘书丞刘蔚知荣州(治今四川荣县)此传,其词芜秽,请(句)延庆修,改曰《理乱记》。”《四库全书目》指:“书蜀主称,疑蜀词。孟昶校书郎、华阳(即今四川)句正者,入宋屯田郎延庆疑即其族。”[16]朱彝尊《曝书亭集·续锦耆旧传跋》进断言:“延庆,字昌裔,。”[17]《锦耆旧传》确实“蜀主称”,诸“边陲扰,百姓*”,“平俗阜”等等。并借口,颂扬蜀“被山带江,足食足兵,实强”;蜀主“本仁祖义,允文允武,乃贤主。”[18]《蜀梼杌》称颂“(孟)昶幼聪悟才辨,袭位,颇勤政,边境耸,内阜安。”[19]见,“蜀词”与官方语确实相。按照北宋名氏《五故》记载,孟昶绝非奢侈、荒淫君,节俭、仁慈君。《五故》卷载:孟昶“寝处惟紫罗帐、紫碧绫帷褥已,加锦绣饰。至盥漱具,亦银,兼黑漆木器耳。每决死刑,矜减。”《五故》虽非“蜀词”,它民间私史,载史实与官方史相左。某具体史,甚至截相反。《新五代史》指责孟昶“打球走马”,《五故》则称:“昶体重,遂乘马。内厩惟饲打球马,久按习,亦堪乘跨。”[20],北宋期,孟昶民间记述与官方文献确实两截形象。
[1]曾慥编:《类》卷19《三朝圣政录·宝装溺器》,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[2]欧阳修:《新五代史》,卷64《蜀世·孟知祥附昶》,北京:华书局,1974。
[3]王应麟:《玉海》卷49《艺文·政宝训(圣政)》,南京:江苏古籍版社,1990。
[4]韩琦:《安阳集》卷22《三朝圣政录·序》,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[5]石介:《徂徕石先文集》卷18《三朝圣政录序》,陈植锷点校,北京:华书局,1984。
[6]晁:《景迂集》卷1《奏议·元符三应诏封》,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[7]欧阳修:《欧阳文忠公文集·奏议》卷12《论史馆历状》,四部丛刊本。
[8]《宋史》卷319《欧阳修传》,北京:华书局,1977。
[9]晁公武:《郡斋读书志》卷5《正史类·五代史记》,海:海古籍版社,1990。
[10]《新五代史》卷64《蜀世·孟知祥附昶》。
[11]关两朝史编修况,参蔡崇榜:《宋代修史制度研究》,台北:文津版社,1991,117-121页。
[12]李焘: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14宝六四四月戊申、卷15宝七闰十月甲,北京:华书局,1979。
[13]《旧五代史》卷136《僭伪传三·孟知祥传附昶》。
[14]永瑢等:《四库全书目》卷66《史部·载记类》,北京:华书局,1965。
[15]张唐英原著、王文才、王炎校笺《蜀梼杌校笺·序》,:巴蜀书社,1999。
[16]《四库全书目》卷66《史部·载记类》。
[17]朱彝尊:《曝书亭集》卷44《跋三·续锦耆旧传跋》,四部丛刊本。
[18]句延庆:《锦耆旧传》卷3,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[19]《蜀梼杌校笺》卷4《蜀主》。
[20]著撰:《五故》卷,见《库》,杭州:浙江古籍版社,1986。
【讲真,近直野果阅读书追更,换源切换,朗读音色, 安卓苹果均。】
二、孟昶《官箴》确其
称孟昶明君,节俭、仁慈其次,其确切例证莫著《官箴》。孟昶《官箴》精彩处外16字:“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。”“民易虐,难欺。”强调官员养活百姓,百姓养活官吏。换言,即官员并非百姓父母,百姓才官员衣食父母。传统代君主认识,实称亲民君主。即使停留口头,仍较难。孟昶著《官箴》,北宋官修、半官修史籍竭力加掩盖。关此,三点需指。
,存北宋著述,孟昶《官箴》首见北宋初蜀士景焕著《野闲话》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11《类》称:“《野闲话》五卷,景焕撰,记孟蜀,乾德三(965)序。”其序曰:“野者,景焕,山野。”[1]其实,位博雅士。陶谷《清异录》卷4《文·副墨》云:“蜀景焕,博雅 763;,志尚静隐,卜筑玉垒山,茅堂花榭,足娱。”黄休复《茅亭客话》卷9《景山》称:“玉垒山景焕,文艺,善画龙,涉猎经史。”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》卷6《近·应三绝》载:“处士景焕,名朴,善画。焕与翰林士欧阳炯忘形友。”清吴任臣《十春秋》依据各资料,《景焕传》。[2]其卒考,知其蜀、宋初。景焕称:孟昶“承(高)祖纂业,性明敏,孝慈仁义,位三纪已,尊儒尚,贵农贱商”;[3]“文章,博览,知兴亡,诗才”;“献纳院,创贡举场,十余,山西潭隐者俱,肃肃士,赳赳武夫,亦方盛。”[4],景焕笔,孟昶位难明君。《野闲话》五卷,今仅存数则。存《野闲话·颁令箴》称:“蜀主文章,尝箴诫,颁诸字,各令刊刻坐隅,谓班令。”其《官箴》云:“朕念赤,旰食宵衣。托令长,抚养惠绥。……”[5]凡24句。张唐英《蜀梼杌》将“(孟)昶著《官箴》,颁郡”系广政四(941)五月,载《官箴》24句与引文字略入,“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”,“民易虐,难欺”16字完全相。《蜀梼杌》记载,孟昶谴责因荒淫亡蜀主:“王衍浮薄,轻艳辞,朕。”并称赞孟昶“,凡文皆本理。”[6]
二,孟昶著《官箴》,北宋官修、半官修史籍始终讳莫深。掩盖此,甚至将宋太宗《戒石铭》略载。《宋史》便既孟昶著《官箴》,宋太宗《戒石铭》记载。文,《宋史》源宋朝史,足体宋朝官方立场。官修史籍关宋太宗《戒石铭》记载始见南宋期。名氏《兴两朝圣政》卷11载,绍兴二(1132)六月“癸巳,颁黄庭坚书太宗御制《戒石铭》郡县,命长吏刻庭石,置坐右。”《四库未收书目提》指:《兴两朝圣政》“汇合两书冠‘兴两朝’名”。谓两书指《高宗圣政》、《孝宗圣政》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5《典故类》曰:“《高宗圣政》五十卷[7]、《孝宗圣政》五十卷,乾、淳熙修,皆御制序此二帙,书坊钞节,便举应储者。”《宋史·陈居仁传》云:“诏修《高宗圣政》,妙选僚属,与范并充检讨官。”知,《兴两朝圣政》虽系民间“书坊钞节”书,据《高宗圣政》则标准官修史籍,其者范、陈居仁,系宋孝宗修。《兴两朝圣政》记述此,引“留正等曰”。留正淳熙末、绍熙间官至宰相,仍愿指宋太宗《戒石铭》源,仅称:告诫官员“虐民欺戒,悉爱民”,“此太宗皇帝制铭深。”[8]较早正视其汪应辰洪迈。汪应辰乾元至四(1165-1168)曾任四川制置使、知府,抄录孟昶著《官箴》,接著:“右蜀主孟昶文。太宗皇帝摘其数语,曰:‘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。民易虐,难欺。’圣至深远。”并强调:“愚恐岁月浸久,莫详〈戒石铭〉者,故书昶著全文识其云。”[9]洪迈其始流传乾、淳熙间《容斋随笔》书指:宋太宗采“夺胎换骨法”,将“语言皆工”《官箴》改造“言简理尽”《戒石铭》。并称赞“(孟)昶区区爱民,五季诸僣伪君称。”[10]南宋期,“莫详〈戒石铭〉者”终,宋太宗《戒石铭》源孟昶著《官箴》已法掩盖公认实。扈仲荣等编《文类》卷48《箴》收录此文,庆元三至五(1197-1199)任四川制置使、知府袁友此书《序》。《四库全书目·史部·载记类》明确指:“今世官署戒石刻“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,民易虐,苍难欺”四语,宋代黄庭坚书颁州县者,实摘录孟昶广政四制《官箴》语。”
三,孟昶官员告诫并仅仅停留口头,部分加施。任御史丞杨昭俭便尽力贯彻其反腐倡廉图。宋马永易《实宾录》卷8《杨雕》称:“伪蜀杨昭俭仕孟昶,御史丞,击搏权贵,正色官,号‘杨雕’。”往往将孟昶与李煜相提并论,其实孟昶政治并缠缠绵绵,敢敢。张业因功蜀官至司空兼书侍郎、平章,加司空兼判度支。此“性豪侈,强市田宅,藏匿亡命私,置狱,系负债者或历,至庾死者。”位高权重贪腐高官,孟昶仍严惩贷。史载,“(张)业入朝,蜀主命壮士堂击杀,诏暴其罪,籍其。”[11]申贵历任昌(治今重庆足)、渝(治今重庆市渝区)、文(治今甘肃文县西)、眉(治今四川眉山)四州刺史,“残虐聚敛”,孟昶将其“狱”,并“赐死”。“皆相贺”。[12]与孟昶反腐倡廉举措关,蜀乏廉吏。蜀元老重臣、官至守司徒、平章、判三司赵季良便受蜀民众爱戴。史载,“性宽厚,居常喜愠色。”“遗表言及私,蜀韪。”[13]保宁军节度使张公铎“政严猛,僚吏畏惮民。承蜀弊,狱讼繁,案牍堆积。公铎量其犯,随裁决,称,任六,民被其惠。”[14],确杨伟立先《蜀蜀史》:“孟昶政绩,主整顿吏治方,蜀吏治比蜀修明。”[15]
[1]陶宗仪:《郛》卷17《野闲话·序》,商务印书馆本。
[2]吴任臣:《十春秋》卷56《蜀九·景焕传》,徐敏霞、周莹点校,北京:华书局,1983。
[3]《郛》卷17《野闲话·颁令箴》。
[4]王明清:《挥麈录·余话》卷1《景焕述野闲话》,海:华书局海编辑,1991。
[5]《郛》卷17《野闲话·颁令箴》。
[6]《蜀梼杌校笺》卷4《蜀主》。
[7]《宋史》卷203《艺文志二·故类》著录“《高宗圣政》六十卷”,与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载卷次。
[8]《兴两朝圣政》卷11绍兴二六月癸巳引“留正等曰”。
[9]汪应辰:《文定集》卷10《题跋·记〈戒石铭〉》,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[10]洪迈:《容斋随笔》续笔卷1《戒石铭》,海:海古籍版社,1978。
[11]司马光:《资治通鉴》卷288汉高祖乾祐元七月甲,北京:华书局,1959。
[12]《蜀梼杌校笺》卷4《蜀主》。
[13]路振:《九志》卷7《蜀·赵季良传》,宛委别藏本。
[14]《九志》卷7《蜀·张公铎传》。
[15]《蜀蜀史》147页。三、民众眼睛雪亮
孟昶蜀“四十偏霸主”,[1]蜀民众孟昶态度失判断孟昶形象问题重依据。北宋期,蜀倾向宋朝,倾向蜀。蜀降唐、蜀降北宋降表均宰相李昊。《蜀梼杌》载:“蜀鄙其,夜书其门曰:‘世修降表李’。”[2]记载嫌此记述足表达蜀李昊愤懑,采“蜀愤”、“见者哂”[3]等词句。论此实,追述,足反映蜀民众向背。蜀民众拥戴孟昶佐证,举两条。
,孟昶归降宋朝,离赴封送队伍相浩。《蜀梼杌》卷4《蜀主》载:“(孟)昶,万民拥,哭声,昶袂掩哭。二江至眉州,沿路百姓恸绝者数百。”邵伯温《邵氏闻见录》卷1亦载:“(孟)昶治蜀恩,哭送。至犍县别,其因号曰:‘蜀王滩’。”“蜀王滩”“哭王滩”,其犍(今属四川),眉州(治今四川眉山)“州城东南”。李贤等《明统志》卷71《眉州·山川·哭王滩》称:“(孟)昶治蜀恩,哭送至此,因名。”[4]据此,清吴任臣其《十春秋》孟昶荒淫传统法深表怀疑:“藉非慈惠素著,亦何深入此哉?迹其平,劝农恤刑,肇兴文教,孜孜求治,与民休息,未必王衍荒淫甚。”[5]晚清蜀志士杨锐题诗首,咏叹此:“全万朝,白马千官更执鞭。痛哭怀旧德,蜀王滩送归船。”[6]
二,北宋特别其期,反宋者往往假托孟氏相号召。北宋平定蜀即乾德三(965)三月,反宋蜀兵“众至十余万,号兴军”,推蜀文州刺史全师雄帅,全师雄“号兴蜀王”。[7]谓“兴”、“兴蜀”,借助蜀亡灵,试图重建蜀图十分明显。30,李顺除号“蜀王”外,更称孟氏。陆游《老庵笔记》卷9记述蜀传言:“李顺者,孟王遗孤。”“(王)皤战死,众推(李)顺主,令复姓孟。”“故蜀惑。”吴墀先依据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“考异”,指:“李顺‘孟王遗孤’,系陈胜、吴广‘诈称扶苏故智’。”[8]毕沅:“此蜀怀孟氏旧恩此言。”[9]甚至直宋徽宗初,蜀士赵谂等“谋借姓孟兵,蜀属望。”[10]足见,孟昶蜀号召力,蜀民众怀念深。蜀民众眼,孟昶并非昏君,位较贤明“偏霸君”。
[1]《五故》卷。
[2]《蜀梼杌校笺》卷4《蜀主》。
[3]《实宾录》卷3《世修降表李》。
[4]关蜀王滩,直至近世仍记载。涂长修、王昌篡《嘉庆眉州属志》卷2《山川》载:“哭王滩,治东南,蜀孟昶降宋入朝,舟此,送哭,因名”(《方志集·四川府县志辑》39册25页,巴蜀书社1992版)。王铭新等修《民眉山县志》卷1《理志·山川》称:“蜀王滩,见旧志,今江迁徙,失其处”(39册487页)。
[5]《十春秋》卷49《蜀二·主本纪》。
[6]杨锐:《杨叔峤先诗文集·诗集》卷《蜀杂》,续修四库丛书本。
[7]洪业等编:《琬琰集删存》卷3《王书全斌传(实录)》,海:海古籍版社,1990。
[8]吴墀:《水神崇奉与王波、李顺义》,邓广铭、徐规等主编《宋史研究论文集(1984编刊)》,杭州:浙江民版社,1987。
[9]毕沅:《续资治通鉴》卷17淳化四十二月戊申“考异”,北京:华书局,1957。
[10]陈均:《九朝编备》巻26崇宁元二月“赵谂伏诛”,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【推荐,野果阅读追书真,载 快试试吧。】
四、比较才鉴别
北宋期蜀民众此拥戴怀念孟昶,将北宋与蜀相比较判断,北宋朝廷极度满绪流露。其原因则北宋期朝廷蜀政策失误问题处置失。正朝廷错再错,使蜀民众蜀孟昶充满怀念。宋初蜀弊政甚,[1]仅简略列举数。
入蜀宋军暴。宋太祖将“乾德伐蜀役”称“兴师伐罪”[2]征,其实,王全斌等率领入蜀宋军军纪败坏,暴断。杀降,仅平蜀二月十九,内,“王全斌杀蜀降兵二万七千”。[3]残忍,“校割民妻乳杀”,宋太祖知此,禁哀息:“妇何罪?残忍至此!”[4]诸此类,罄竹难书。&# 21490;载:王全斌等蜀“昼夜宴饮,恤军”,“部渔夺货财,蜀苦。”[5]“蜀军愤怨,思乱。”[6]宋太祖将王全斌等贬官,承认入蜀宋军“专杀降兵,擅公帑,豪夺妇,广纳货财,敛万民怨嗟,致群‘盗’充斥。”[7]宋军暴,今确实视统代价。深受其害蜀民众则法忍受。讲蜀泣别孟昶送活正次声势浩抗议宋军暴群众运,全师雄兴军代表反宋兵变、民变则蜀向背具体体。《宋史·太祖本纪二》称:乾德三三月,“两川‘贼’群。”蜀反宋件,风云涌。仅《锦耆旧传》卷4便载:乾德三四月,“陵州(治今四川仁寿)‘贼’袁廷裕反,资州(治今四川资)黄承浦、普州(治今四川安岳)刘泽号刘硬弓、昌州(治今重庆足)赵令等反,各据本州,与全师雄应接,州郡,路通。嘉州(治今四川乐山)马承逸反,屯犍山,进攻州城。”
二孟昶遭遇。孟昶“至汴京,改封秦公,越七薨,”[8]享仅47岁。死因明,很值怀疑。其母李氏“因食,数卒”,据死曾谴责其:“汝死社稷,贪至今。”[9]其实何尝死抗争!孟昶爱妃花蕊夫“入备宫”,[10]甚至被晋王赵光义射死传闻。蔡绦《铁围山丛谈》卷6载:“朝降西蜀,花蕊夫随昶归。昶至且十,则召花蕊夫入宫,昶遂死。昌陵亦惑。”“太宗晋邸,数数谏昌陵(指宋太祖),未果。,兄弟相与猎苑,花蕊夫侧,晋邸方调弓矢引满,政拟射走兽,忽回射花蕊夫,箭死。”蜀孟昶悲惨结局免十分。
三平调蜀财富。宋朝蜀仅屠戮,且掠夺。吴曾《改斋漫录》卷13《蜀辎重百绝》称:“王师蜀,护送孟昶血属辎重众,百绝,至京师犹。”并引李度诗句:“全离锦,五月瞿塘。绣服青娥,雕鞍白郎。累累轻重富,杳杳路岐长。”“累累辎重”并非供孟昶享,终归北宋朝廷。此,宋朝将财物源源断,水陆兼运,运往封。彭百川《太平治迹统类》卷3《太宗平李顺》载:“蜀土富饶,丝绵绮号官。孟氏割据,府库充溢。及王师平蜀,其重货铜布,载三峡,轻货绞縠,即设传置,卒负担,每四十卒纲,号进。数十,孟氏储,悉归内府。”果屠杀蜀军民,罪王全斌等,朝廷,平调蜀财富,宋太祖责旁贷。:“五代已,兵连祸结,帑藏空虚,必先取巴蜀,次及广南、江南,即富饶矣。”[11]很清楚,先取巴蜀将蜀支持其平定全战争力、物力、财力补给。
四进新榨取。宋太祖平定蜀初,次诏废除蜀苛政。乾德四二月《蠲放西川诸州夏税诏》称:“收复,屡免租赋,尚恐凋弊俗,耕稼未全,更议蠲除,俾令安缉。今夏税并沿征等,并蠲其半,者全放。”[12]系列诏令口惠实至。关北宋平蜀初举措,史书记载实处。陈均《九朝编备》卷1乾德三二月“赦西蜀”曰:“赐师租,除科役赋调名者,赈贫乏,赦群‘盗’,访贤才,叙官吏,蜀安。”必旁征博引,书卷4淳化四(993)二月“蜀盗王波攻掠诸县”记载已述法力反驳:“蜀饶富,孟氏割据,府库益充溢。及王师平蜀,孟氏储悉归内府。言者竞功利,常赋外,更置博买务。诸郡课民织,禁商旅,私市布帛,司计吏析及秋毫。蜀狭民稠,耕足给,益贫困。兼并者复籴贱贩贵,夺其利。”此外,北宋期,朝廷蜀实重税政策。商税,马端临指:“商税,惟四蜀独重。虽夔、戎间垒,其数亦倍蓰内壮郡。”其原因据蜀使铁钱:“四蜀纳皆铁钱,十才及铜钱,则数目虽,取亦未甚重。”马端临考证,肯定蜀商税“元额偏重”。[13]由朝廷压榨,蜀反宋件延绵绝。除王波、李顺变外,刘旰兵变(997)、王均兵变(999-1000)等等。,北宋期始终蜀秋,蜀北宋期始终稳定区。
五吏治败坏。蜀民变、兵变断,与吏治败坏关系极。蜀桃符诗云:“新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。”[14]长春圣节名宋太祖任命首任知益州(治今四川)参知政吕余庆。需指,邵伯温《邵氏闻见录》卷1载:“吕余庆守,太祖谕曰:‘蜀思孟昶忘。卿官,凡昶榷税食饮物,皆宜罢。’余庆奉诏除,蜀始欣,复思故主矣。”其,蜀“欣”云云,系言,并非实。《宋史·吕余庆传》仅称:入蜀“军士恃功骄恣”,“军校被酒持刃,夺贾物,余庆立捕斩狥。军畏伏,民按堵。”此已,并蜀“复思故主”等分夸张语。否认,宋太祖“尤严贪墨罪”,[15]“受赃弃市者矣。”[16]宋初蜀、岭南等偏远区,使“负罪”官。“负罪,非良善,贪残凶暴,至。”“其或怙恶悛,恃远肆毒,民罹殃,卒莫诉。”[17]因此,北宋期高皇帝远方,官员肆忌惮,“法者百数”。[18]淳化间,知府吴元载“颇尚苛察,民犯法者,虽细罪容,禁民游宴乐,胥怨。”[19]彭山(今属四川)县令齐元振“贪暴,民尤苦。”民众“杀元振,剖其腹,实钱刀。”[20]其民愤,知。曾质问:“向使加赋苦,循良抚绥,安此乱?”并感叹:“聚敛害此,戒哉!”[21]
六歧视蜀。宋初蜀乱止,责任分明朝廷。宋初统治集团并反省其蜀政策,反端指责“蜀乱”、“蜀变”,并“待待盗贼,绳绳盗贼法。”[22]朝廷蜀歧视颇深,蜀防范颇严。诸许“蜀官属”,尤其任职,“通判州”。[23]限制蜀解额,致蜀解额“绝少”。[24]谓解额,简言,即参加科举考试举数额。突例蜀“毁城隍,销兵甲”,致“两川惟陵、梓(即今四川三台)、眉、遂(即今四川遂宁)城守”,其它城市“名郡城,荡若平。”[25]“蜀乱”相偏颇,京东士王辟赞。:“世蜀乱”,其实乱者“率非土”。[26]此,蜀士更深表满:“蜀叛,非蜀,皆朝廷委臣。”[27]因写《蚕妇》诗知名世郫县(今属四川)籍士张俞再反驳:“甲午乱,[28]非蜀罪,非岁罪,乃官政欺懦,经制坏败罪。”[29]“诏令布,王泽流,三盗乘互乱,(李)顺、(王)均、(刘)旰。则非蜀罪,奸臣罪。”[30],包括士内蜀民众感与朝廷更加立,某士甚至采取与朝廷合态度。张俞(张愈)便选择隐逸路,隐居青城山白云溪,“白云先”称。[31]蜀士与朝廷绪立,正宋初“蜀士知向乐仕宦”[32]重原因。
阅读关北宋文献,难,蜀口、蜀士笔,蜀派繁荣景象。诸“蜀百姓富庶”,“蜀久安,赋役俱省,半米三钱”[33]类,赞词绝耳。其实,委婉宋初“东西两川旱,民饥,吏失救恤,寇”[34]实表达满。蜀期蜀社较,北宋初期治蜀政绩极差,肯定。平论,蜀,北宋,两者判若渊,未必实。记述非蜀士主蜀怀旧绪流露。类记述,仅《蜀梼杌》书少。追忆景:“夹江皆创亭榭,游赏处,士,倾城游玩,珠翠绮罗,名花异香,馥郁森列。(孟)昶御龙舟,观水嬉,十,望神仙境。”“城尽芙蓉,九月间盛,望皆锦绣。”蜀往欢乐:“村落闾巷间,弦管歌诵,合筵社,昼夜相接。”孟昶代回忆疑饱含蜀怀旧绪北宋立绪。“府库积,丝粒入原,财币充实”[35]云云,则分明北宋朝廷端平调蜀财富抗议词。
[1]关北宋期朝廷四川苛政,参吴墀:《王波、李顺义什川西区》,《四川报》19793期。
[2]《宋史》卷200《刑法志二》。
[3]《宋史》卷2《太祖本纪二》。
[4]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6乾德三七月。
[5]《琬琰集删存》卷2《曹武惠王彬状(李宗谔)》。
[6]《琬琰集删存》卷3《王书全斌传(实录)》。
[7]著撰:《宋诏令集》卷203《贬责·议王全斌等罪诏》,北京:华书局,1962。
[8]《九志》卷7《蜀世·主》。
[9]《宋史》卷479《世二·西蜀孟氏》。
[10]胡仔:《渔隐丛话》集卷60《花蕊夫》,四部备本。
[11]王称:《东略》卷23《刘继元传》,“臣称曰”,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[12]《宋诏令集》卷185《蠲复·蠲放西川诸州夏税诏》。
[13]马端临:《文献通考》卷14《征榷考·征商(关市)》,北京:华书局,1986
[14]杨亿口述、黄鉴笔录:《杨文公谈苑·士草文》,李裕民辑校,海:海古籍版社,1993。
[15]《宋史》卷200《刑法志二》。
[16]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12宝四十月庚午注。
[17]《宋史》卷266《王化基传》。
[18]曾巩:《隆平集》卷20《妖寇》,宋史资料萃编本。
[19]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35淳化五正月甲寅。
[20]《太平治迹统类》卷3《太宗平李顺》。
[21]王辟:《渑水燕谈录》卷9《志》,李伟点校,北京:华书局1981。
[22]苏洵:《嘉祐集》卷14《张益州画像记》,四部备本。
[23]《宋史》卷298《*亮传》。
[24]徐松辑:《宋辑稿》选举1515,北京:华书局,1957。
[25]王禹偁:《畜集》卷15《奏议·论州郡削弱弊》,四部丛刊本。
[26]《渑水燕谈录》卷9《志》。
[27]《蜀梼杌校笺·蜀梼杌序》。
[28]李顺淳化四攻陷,系甲午,因此宋称“李顺变”“甲午乱”。
[29]《文类》卷22《序·送张安赴序(张俞)》。
[30]《文类》卷29《记·颁诏厅记(张俞)》。
[31]参祝尚书:《北宋西蜀隐逸诗张俞考论》,西华、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主办《蜀》1辑,:巴蜀书社,2006,131-140页。
[32]《宋史》卷293《张咏传》。
[33]《蜀梼杌校笺》卷4《蜀主》。
【话,目朗读听书app,野果阅读, 安装新版。】
[34]韩琦:《安阳集》卷50《故枢密直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神碑铭》,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[35]《蜀梼杌校笺》卷4《蜀主》。
五、历史毕竟由胜利者书写
值注,北宋期,特 035;南宋期,孟昶形象由走向相趋势。南宋期始流传各重史籍,诸蜀(县籍详)李攸《宋朝实》、眉山(或青神,今属四川)王称《东略》、丹棱(今属四川)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、眉山(或丹棱)彭百川《太平治迹统类》、莆田(今属福建)陈均《九朝编备》、晋江(今属福建)吕《宋记讲义》等等,论蜀士或其区士,均依据官修宋太祖、太宗《两朝史》,揭露孟昶荒淫七宝溺器记述。至其缘故,固单。其重条疑传统代局控制舆论,正统文化体统治者志,历史毕竟由胜利者书写。谎言重复千遍尚变“真理”,见官修《史》记载间久“史实”。,孟昶形象终趋,昏君形象被“层累造”,并压倒其明君形象。促孟昶形象趋各原因,两条应指。
,朝廷蜀政策调整。措施包括增加蜀解额、准许蜀官蜀等等,其重派遣廉吏入蜀。举措始宋太宗、真宗,两度派遣朝廷员张咏知益州。此素廉吏称,格言:“廉言贫,勤言苦。”[①]张咏治蜀主举措减轻民众负担,严惩贪官污吏,缓社矛盾。[②]张咏入蜀仅仅廉吏治蜀端。北宋期,批廉吏相继入蜀,诸韩亿、文彦博、韩琦、张方平、吕防等等。其,“铁御史”称赵抃四度入蜀,并宋英宗、宋神宗两知府。与张咏相比,赵抃更亲民。宽民力,妄杀,深入穷城邑,贴近普通民众,“宽治蜀,蜀安。”[③]批治蜀廉吏关民众疾苦,受蜀民众拥戴。张咏蜀“凡令,慰惬。”再知益州,“蜀民闻,皆鼓舞相庆。”[④]世,“蜀闻,皆罢市,号恸。”[⑤]至赵抃治蜀,史籍“蜀民歌”、[⑥]“蜀民悦”、[⑦]“蜀安其政”、[⑧]“蜀素爱抃”[⑨]类记载比比皆。批封疆吏蜀威望超孟昶位“偏霸君”势。治蜀廉吏深受蜀欢迎味朝廷蜀形象改变,蜀民众朝廷态度由立逐渐演变认。北宋期,宋朝蜀凝聚力号召力逐渐超蜀。孟昶形象相应由明君逐渐演变昏君。
二,蜀局势转。经张咏两度治蜀,宋真宗,蜀趋稳定。史称:“蜀始复治。”[⑩]据完全统计,蜀北宋期58规模较民变、兵变达17次,北宋期69间仅4次已,并且规模较。北宋期,蜀稳定基础逐步走向繁荣。宋仁宗宣称:“益部民物繁富。”[11]嘉祐间进士籍士吕陶讲其乡繁荣,豪溢言表:“蜀四隅,绵亘数千,土衍物阜,资货蕃。财利贡赋,率四海三,县官指外府。”[12]足见西蜀区经济全占位高。西蜀区,尤其富庶。嘉祐二(1057)进士华阳(即今四川)籍士范百禄指:“,蜀,厥土沃腴,厥民阜繁,百姓浩丽,见谓府。”[13]《石林燕语》称:“庆历,乂安,雄富,既甲诸帅府。”[14]北宋期蜀及繁荣、富庶,已远非蜀期比。果宋初蜀免怀念富庶、繁荣孟昶代,怀旧绪至此已经淡化乃至消褪。
正由述原因,千百几乎众口词,称孟昶昏君。北宋期蜀民众口口述资料蜀士文献资料毕竟部分流传。清康熙间,仁(即今浙江杭州)籍士吴任臣著《十春秋》,接触关孟昶形象两记载,本与蜀、与北宋、与蜀均感纠葛恩怨。吴任臣便指,孟昶期“孜孜求治,与民休息,”,期“匪其,坐致沦丧”,并认孟昶功,“未必王衍荒淫甚”。[15]照此,阶段论、功论评论孟昶,其历。
(《四川师范报(社科版)》20091期)
[①]朱熹:《五朝名臣言录》卷33《尚书张忠定公》。
[②]参吴墀:《张咏治蜀辑》,《吴墀文史存稿》92-116页。
[③]苏轼:《东坡七集·东坡集》卷38《赵清献公神碑》,四部丛刊本。
[④]《安阳集》卷50《故枢密直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神碑铭》。
[⑤]《安阳集》卷50《故枢密直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神碑铭》。
[⑥]郑獬:《郧溪集》卷1《龙图阁直士知谏院赵抃右谏议夫参知政制》,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《宋史》卷316《赵抃传》。
[⑧]胡仔:《渔隐丛话》集卷28《赵清献》,四部备本。
[⑨]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236熙宁五闰七月甲戌。
[⑩]《安阳集》卷50《故枢密直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神碑铭》。
[11]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102,圣二七月亥。
[12]吕陶:《净德集》卷14《新建备武堂记》,《丛书集》初编本。
[13]傅增湘辑: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22《〈古今集记〉序(范百禄)》,香港:龙门书店,1971。
[14]叶梦:《石林燕语》卷7。
[15]《十春秋》卷49《蜀二·主本纪·论曰》。
五代期,蜀君主孟知祥尚未称帝太原居官,其妻李氏儿,正值法云寺欢庆元节,孩降诞辰吉,全喜,取名仁赞,字保元。孟知祥三,五代蜀二代蜀主孟昶。
孟昶幼资颖悟,性格朗,知祥十分宠爱。位擅长相术先孟知祥:“此儿骨法非常,宜爱”。:“四十偏霸主,非等闲”。孟昶十余岁,孟知祥被唐庄宗授任西川节度使及军司马,至唐明宗逝即独立称帝,号蜀。孟昶16岁,知祥病重,立其皇太监,权监军。至知祥死,遂嗣承皇位更名昶。朝廷官员欺昶少,谋反,孟昶根据轻重分别果断处置。尊重老臣,凡书进谏者,赐金奖励。安抚百姓,鼓励耕织,敕犯,颇民。
孟昶兴趣广泛,诗善文,喜爱医药、跑马、击球、牡丹等,尤其楹联很研究,幼善门联、联习知识,寻求乐趣。位30,力提倡制高雅、富趣桃符,喜风,妙佳联迭穷,联赏展示才华、寄托希望、除恶扬善重方式。春节,孟昶令文臣联,众臣写罢,郡,便挥笔亲书“新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”。据考,此存早春联。
【认识十老书友给推荐追书app,野果阅读!真特,车、睡靠朗读听书打间,载 】
孟昶喜爱医药,并具定医药知识修养,少即称。据史书记载,次其母身患重病,屡易名医诊治效,便检点医书,拟方药,其母服竟愈。宫廷臣僚患病,常常亲诊治,每获良效,众医官佩服。孟昶喜读医经、本草,本草书籍法。认本草著众,皆载详,影响《新修本草》已颁300余,需重新校订。四川盛产药材,进步考订书内容。,令翰林士韩保升等与诸医士唐《新修本草》与《图经》基础,互相参校,重新删定,稍增注释,撰《重广英公本草》(世称《蜀本草》)20卷,并亲序。《蜀本草》刊,轰巴蜀,推巴蜀医展。蜀医药著述风,《食性本草》、《周易参契真义》、《参契易二十四气修炼火丹图》、《医经历》、《保童方》等相继,蔚壮观。《蜀本草》保持早巳散佚《新修本草》、《本草图经》内容,李珍评价曰:“蜀本草,其图、药物形状,颇详苏陶”。虽《蜀本草》宋代已经散失,其内容被搜集《证类本草》、《本草纲目》诸书。据医研究院马继兴研究员《医文献》书考证,《证类本草》各药注文字标题“臣禹锡等谨按”项内引《图经》文字,即《新修本草》图经佚文。存《蜀本草》佚文,编写《蜀本草》,唐《图经》内容法,并提质疑,《证类本草》卷12辛夷条,卷20鲍鱼条,卷27白瓜条等即其例。,《蜀本草》颁,本草贡献,医药展,积极推。 ,!